04月6日, 2020 1,584次
其它优秀文章推荐:
序言
大家做设计相信一定听过客户讲这么一句话:我觉得画面太平了.每到这个时候设计师就是崩溃的,究竟什么是平?其实所谓的“平”就是画面缺少层次空间变化,或者画面的图字层级丰富度不够,今天会通过层次简述、留白逻辑、以及大家一直最好奇的内外空间来为大家建立起设计的空间层次逻辑思维。
简述画面层次
1.1简述画面层次
Brief introduction of picture level
画面的层次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可视/不可视元素,通过大小,疏密,长短,材质,色彩,明暗等等对比手法来实现的。四大原则里的对比原则,是控制画面层次的主要手法。相对的层次越多的画面越难协调,最经常出的问题就是一些技术不太成熟的设计师加了很多对比但是无法协调,导致设计失去重点。画面中存在的对比越多自然层次也就越多,但也就越不好协调,对比过少的画面又出现平的问题,这个度是比较难以把握的。
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知道,层次的意义就是划分清楚设计中的主次关系,在重要的地方做出对比就可以让画面的层次协调变得简单。正确的画面层次可以让整体的视觉引导路径更加具有条理,视觉效果也会更好。
① 1.2 图字层级 Graphic hierarchy
图字层级即画面中的所有可视元素都是图字层级的一部分,通常来说图的最大层级应该为画面中的主体,字层级最大的为画面中的主标题,也就是说图的元素的装饰也好对比也好要优先给到我们的主体,主标题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文字进行装饰也可以达到扩大层级的效果。
主体通常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图片主体本身非常丰富我们只需要点缀突出主体的特点即可,这类手法广泛的应用在餐饮,产品等领域。当主体不够丰富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其他的图元素与主体进行对比从而达到增加主标题丰富度的目的。
主标题也是同样的逻辑,如果我们会字体设计或者合成等等技法的时候他本身的丰富度就高了所以我们就不需要再添加其他的元素,但如果我们不会那些技法是不是主标题就丰富不了呢?肯定不是的我们可以借助编排的手法,例如提取一个英文放在标题旁边给标题组增加一个对比,实际工作的时候有些客户他不让你添加英文我们同样也可以给主标题做一个断行处理,让主标题自身产生一个长短对比。
这么说可能会不太好理解,为了帮助大家清晰概念下面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讲解。
首先看这个设计的字层级,它上面出现了多种对比类型,例如有色与无色,大与小,长与短,描边与填充、直与倾斜这都是文字对比的常用手法,我们不见得都要用,但是需要都掌握,根据情况选择最适合的。
图层级上非常巧妙,这里的主体与其说是主体还不如说是主体区域,注意人物的视觉走向以及画面的明度变化可以看到视觉的重心基本是在以三分之二的区域内,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图层级处理手法,但在商业设计里不是太常用。
主体丰富图层级完整
因为是主图足够清晰精致所以我们的主标题选用相对简约的字形这样就能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又不会太干扰到主图的表现,上面的空间都做了特殊压暗,是为了给信息创造出一块相对纯净的空间,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主体部分的明度优于画面其他部分,保证视觉的聚集。
主体丰富但图层级缺失
有时候也会碰到这样的项目,它主体虽然丰富,但放大不符合项目调性,如果放不大就一定会出现图层级缺失的情况(图1)那就需要借助其他图元素来扩大并增加图的层级提升丰富度,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场景以及相关元素延伸来进行深化。
图层级不足或需要强化
当图层级不足或者客户希望层次继续丰富时候这两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一是借助文字放大后与主体进行叠加从而跟主体产生前后关系增加层次,或者也可以通过复制让主体重复出现,然后按照一定的透视摆放,做出虚实,这样增加对比的手法也可以达到增加图层级的效果。
文字图属性化
当画面没有图可以使用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特殊的手法让文字的字属性削弱,图属性增强,从而达到用文字图片化的效果,用来解决画面缺少图层级的问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有时候变化图属性过度会让主标题丧失识别性可以找一块相对安静的空间去补充一个识别性的主标题。
① 1.3 点线面思维 Point line and surface thinking
所谓点线面思维就是视一切图,字都为点线面的基础组成元素,训练这样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最快看到画面本质,以及优秀作品的元素分布趋势,各个元素的对比使用手法。点线面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要过于纠结,例如一个画面中点大了就会成为面,点连接起来就会变成线。没有一个具体的边界硬性规定这么长叫线这么短叫点。
给大家简单说说点线面分别在画面中承担的角色,点在画面中主气氛、提示装饰作用,线在画面中有分割、引导、整理的作用,面具有最强的视觉性,作为视觉性最强的元素我们就知道需要让主体更多的呈现出面的形态。
① 1.4 案例拆分 Case split
画面中的主体是四个同形异构的元素那么我们就把他视为一个主体组,那么它就是画面中最大“面”这样的设计才是没有问题的设计,那么这个时候我如果想让画面热闹一些呢?我们就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点元素进行装饰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也可以这样使用一个内空间把主体和主标题强制统一成一个视觉组,具体什么是内空间后面的内容会有介绍,这样的强制统一需要注意的是风格要完整的适配否则元素之间靠近后会有强烈的不协调感。
① 1.5案例实操 Case practice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给家插入一个比较出效果的简单案例,来演示我们如何一步步丰富画面的层次,我们在网上随便浏览一个图片来做这个设计。
这部分强化主标题首先是更换了主标题的字体为一个繁体,繁体本身是具有更加丰富的视觉性,同时提取了一个英文并放大做出一个大小、长短对比,加上小字部分标题就凑齐了三个层次变化,这样主标题的丰富度就够了,下面可以开始刻化其他的信息。
画面到这一步基础处理就结束了,要开始强化主体了,这类型的主体不太好找到辅助元素,那我们就用单纯的点线面来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观察主体可以发现这个主体的透视感非常强,这是他的优点,我们想强化他就需要从他的优点入手扬长避短。点线面,线具有延伸性善用线还可以制造出空间感。
设计样机图
Tips:本设计稿仅学习使用,不做商业性考虑。
内外空间形态
2.1简述内外空间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ace
所谓的内外空间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空间上划分出两个空间,这样的手法可以很好让空间具有多变性,也可以让我们的设计更加灵活,让背景更加饱满而且适配我们的主体。内外空间的形态有很多种包括承载形、串联型、穿插形、双内外,多内外等等用法。
内外空间这种手法是为数不多的既适用于实际的商业设计,也适合抽象的意识设计的手法,所以这部分知识点大家一直就很感兴趣,尤其是商业中的内外空间可以称之为“空间的灵药“下面就通过具体的讲解带大家认识什么是内外空间。
② 2.2 承载形内空间 Bearing inner space
承载形内空间是最常用的,这类型的内空间作用就是以承载为主,通常来说分为三种,一种为单独承载主标题起到创建一块纯净空间保护主标题的作用,第二种为承载主体,拉开空间层次匹配主体形态,第三种为整体承载,整体承载的形式优点就是很容易做出来但是效果远远不如前两种。
完全承载
这种类型使用的时候同样会用一个最大的视觉点打破内外空间也就是破空间来贯通内外空间,建立连接。
承载主体
单独承载主体时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加强主体的视觉形成空间的前后增加层次。
承载标题
这类型承载标题通常是起到保护,修饰作用,给主标题创建一块相对纯净的空间来摆放。
② 2.3 串联形内空间 Series inner space
串联型内空间正如其名,主要就是为了串联画面的主标题和主体的一种内空间形式.这样做可以把他们两个元素归成一个视觉组,这样的手法还可以让本身缺乏对比的主标题丰富起来。这样的处理可以让画面的视觉性更好,串联的形式多为线或者面。
这种属于不规则的内空间,承载了画面所有的视觉元素,同时这个碗也是画面中面属性最强的这种借助主体形态来串联主体和文字的手法非常巧妙,比较适合创意类的画面。
②2.4 穿插形内空间 Interspersed interior space
穿插形内空间主要使用在商业设计里比较多,基本呈现状态为,色块承载了主标题,同时主体的一部分遮盖在了色块上形成前后关系,这样的手法就属于穿插形内空间。
②2.5 不可视形内空间 Imvisible inner space
通常不可视形内空间都是没有色块存在的,前几种我们判断他有没有内空间就是看他有没有一个可视的色块或者是元素,不可视内空间就是他的元素整体都形成了一个隐性的形状。打个比方下面的图1和图2都是什么形状相信你都能轻而易举的看出来这是圆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就会涉及到完型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
格式塔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
通俗点来说就是你在看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会自动摘取这个东西的外形然后直接在你脑海中脑补出缺失的部分,打个比方你在上学的时候顶着一个字很长时间然后就感觉不认识这个字了,这个其实就是因为你从这个字的整体注意到了他的每一个笔画变化,所以会产生陌生感。
(部分摘抄自网络)
空间破图
红色区域就是从内空间破出去的部分,这样可以让画面避免死板的问题,让内外空间建立链接。
②2.6 案例实操 Case practice
-设计样机图-
Tips:本设计稿仅学习使用,不做商业性考虑。
② 2.6案例实操2 Case practice
第一个案例使用的一个不可视形的内空间,第二个案例就给大家演示一个串联型的内空间,这种形式可以广泛用在各种商业设计中,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用点线面的思维去看,不要只看表象否则很容易看懵,因为这几个案例都不算是我们常见的商业设计,不使用常见的商业案例讲解是因为这种设计更容易把事情说清楚,形式的各种使用也更加灵活。
到这一步视觉组的刻化就已经完整了,但是画面似乎还缺点什么,其实就是画面的字层级还不够,所以接下的添加都是针对问题进行的。
-设计样机图-
Tips:本设计稿仅学习使用,不做商业性考虑。
留白逻辑
3.1简述留白
Brief description of blank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意即我们所说的留白。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
绘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部分节选自网络)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文物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③ 3.2 留白逻辑 The logic of leaving blank
在设计中留白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手法,但并不是万能的法则,留白有它自带的气质,更多的是韵律感,是空间的流动所以基本不适合大部分促销形设计。留白不是空白更不是白色,这也是大部分人对留白的错误认知,留白是为了留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正如音乐结束时候声音逐渐变得微弱直到消失时候的感觉。
留白里的“白”更多指的是相对纯净的空间而不是白色。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给大家说说留白的常见三种用法。
留出重点
通过周围大量的留白让视觉定留在中间的内容上,这是设计中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法。
留出节奏
书法编排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手法通过大小、粗细、疏密、错位,笔画的飞白都是属于靠留白和对比制造出的节奏变化。
留出空间
在做传统项目的时候经常会结合一些山水来拉开空间感,这时让空间呈曲线延伸会让画面的纵深感更强。同时这样的画面也会给以更强的呼吸感,画面会很通透。
③ 3.3 案例实操 Case practice
清明将至,就做一个清明的海报,正好也符合留白的气质可以来说明案例,但在这个设计中我不会让留白面积太大,因为大家都明白实际的商业设计中甲方是大部分时候都不同意留白过多的画面。
正常设计到这一步就可以结束了,如果甲方连这种留白都接受不了可以继续参考下面的步骤进行修改调整。
-设计样机图-
Tips:本设计稿仅学习使用,不做商业性考虑。
最后总结
本期教程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本次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画面层次知道了层次分字层级与图层级同时认识了内外空间的各种形态以及如何应用,对留白知识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的内容有点多,希望大家在理解的时候一定要多角度跨领域的找通性,这套理论可以应用在大部分设计领域,大部分空间形态。配合上练习就能让自己快速进步。对文章有不理解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最后谢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